官方微信公众号
微信服务号
血管穿刺术是临床进行静脉用药的必要操作,更是抢救病人的重要保障,如果说血管穿刺是打通生命垂危病人的“生命线”,那么,超声引导则是麻醉医生打通生命线的“第三只眼睛”。吴江区儿童医院麻醉科创新开展“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技术”,大大提高了打通“生命线”的速度和质量。
何为“超声引导下的血管穿刺” 超声引导下的血管穿刺即为超声引导下通过平面内或平面外技术,实时图像,更精确地评估血管的位置、充盈程度、实时观察导丝/导管的置入,减少操作的次数。 传统的血管穿刺技术没有可视化引导,主要依赖体表解剖标志等定位血管,当出现解剖定位不清、穿刺部位有感染或者包块、极细血管穿刺等穿刺困难情况时,或血管内有血栓,盲穿风险高时,超声引导血管穿刺逐渐显示出其必要性及优势。在血管穿刺时使用超声引导,可清晰看到血管结构及血管周围的神经、肌肉等毗邻结构,可迅速识别血管、提高穿刺成功率、缩短穿刺时间、避免严重并发症等。 积极探索努力攻克技术难点 在实际工作中,有以下几类情况的血管会增大穿刺难度。一是血管直径小:低体重,血管细,考眼力,操作空间有限;二是皮下组织薄:需放置探头轻柔,呈现最佳图像;三是穿刺路径短:进针操作需“微调”;四是静脉壁弹性大:针不易穿透血管壁,形成超声下看似“靶环征”伪像。 婴幼儿,尤其是新生儿,外周动脉血管极细,且皮肤与动脉距离近,皮肤及皮下筋膜回声较高,在皮肤和血管之间很难精确定位穿刺针的针尖,容易导致穿刺失败。可以说新生儿穿刺犹如穿针引线。 为攻克这一难题,钱主任带领手术麻醉科的医生们反复实践,巧妙利用超声探头的中点标记和图像的中点标记相对应的关系,成功运用超声引导穿刺技术,对于解决血管细小、血管走行异常、反复穿刺失败、局部血肿形成,特别是新生儿等困难穿刺的孩子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,明显提高血管穿刺的成功率,减少穿刺次数及穿刺并发症的发生。 案例 成功为出生15天的新生儿开展超声引导下 的血管穿刺 日前,吴江区儿童医院手术麻醉科医生成功地为出生仅15天的,体重3.3kg的新生儿开展超声引导下的血管穿刺。 该患儿患嵌顿疝,下消化道梗阻,喝奶就吐,脱水严重,若不及时开放静脉补液,病情会比较凶险。新生儿原本血管就很细,再加上脱水严重,血管塌陷,进一步加重了血管穿刺的难度。 最终,麻醉医生运用改良动态针尖定位在超声引导下成功为患儿穿刺,打通了孩子的生命线。
此外,该项技术在提高手术时效性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比如术中进行实时血压监测、血管活性药物的给予等对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十分重要,这些都需要快速准确地建立动静脉通道,麻醉医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“后盾”角色。 手术麻醉科副主任钱秋告诉我们,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在国内外开展了多年,吴江区儿童医院也开展了近百例,目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。超声引导下的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接近100%;超声引导新生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最细血管不到0.8mm,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可成功穿刺仅1 mm的血管,大大提高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救治水平。